在孙校长等领导的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去石家庄精英中学学习的活动,其间,我听了两节历史常态课和一节语文精品课,并观摩了激情跑操、观摩了历史教研等活动。学习归来感受颇丰,该校的管理制度,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精心及执着精神着实另人震惊。
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到现场才算见证和明白了李金池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大办学理念为何能使精英中学实现华丽的逆袭。在临行之前,我和众多的老师们一样,并不是反对改革,但对6环节高效课堂确实存在着众多的疑问甚至是至疑,通过此行最大的收获就是对6+1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解决了众多的疑问,尤其是原来基于对6+1的错误理解形成的问题。下面我重点说一下在6环节高效课堂方面的体会与收获。
前段时间,经过对6环节课堂的推进,虽然对6环节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不过是哪6环节,这6环节要干什么,分配多长时间,可以说仅停留在表面,也没搞清楚对教材的解读的含义。经过此行, 我有如下收获:
1、导。以前只知道包括导入和导学,用2—3分钟的时间快速把学生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尤其是导学这方面,就是说说教学目标和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其实不然,导学虽然短,但实际上已经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包括本课主要内容、课时的分配、自主学习的目标及具体要求。并且精英中学的备课组长的提到的一轮复习就要地毯式展开,切忌突出强调重难点,只要告诉学生我们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而不代表我们不提的就不是重点。
2、思。这一环节以前是质疑最强烈的环节。比如,我的学生10分钟连读课本完不成,谈何还要找到导学提纲上的题目的答案,还要记住某某题目,还要完成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题目准备下一个环节的“议”,再者,导学提纲上都是具体的阅读哪一页,归纳什么问题,答案都在课本上有结论性的语言,再重复一遍有何意义?这与我们历史学科的史料教学必定产生一定的冲突。其实,这一环节是误解最严重的一个环节。一是,我们平时一课时完成的任务,在精英中学其实是用2—3节课来完成,所有每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精准透彻。二是,自主学习的时间其实不是10分钟,而是先预习课本8分钟,期间提出明确的要求,即要勾画的问题和要注意的问题,之后再下发导学提纲,依据导学提纲再次阅读课本10分钟,并在导学提纲上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所以“思”这一环节其实是18分钟。三是,导学提纲的编写模式也并不一定要“阅读课本哪一页,思考或归纳什么问题”的形式(结合具体课时的实际),而呈现出来的就是史料。比如“出示材料一、二、三、四,归纳分别体现了李贽怎样的思想主张?“这样自然不存在与史料教学相违背的做法。当然这样问题的设置一般难度不大,一般同学在自学中能解决这些问题。
3、议。这一环节到底议什么?老师先组议4分钟在PPT上给出的问题,这一问题往往是对导学提纲问题的一个升华。然后剩余时间再议组内组员未解决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收集信息,听听各组在议什么,有哪些未议出的问题。
4、展。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盲点和误点,然后学生开动脑筋,各出奇招,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展这一环节又分两步走,一是自由展,学生“我提问,我回答,我展示”,老师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引导出示“下一个疑惑”,这一环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基本不用点评,学生经过一轮轮的质疑解惑基本就能把问题自主解决了。二是预设问题展,这一环节视情况而定,如果在自由展中这些预设问题解决了,这一页PPT就可以翻过去了。这一激情展示的环节,你争我抢,场面极具震撼!注意的是,这一环节的时间严格控制是10分钟(期间有统一铃声提醒),所以小组长在议的过程中把需要展的疑问过滤一遍,只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来提问。
5、评。这一环节老师首先是针对展环节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进一步的讲解,然后是构建本课的知识网络。所以这一环节在备课中是要预设的,但也是视情况而定。优先解决“展”环节中的暴露的问题,老师预设的问题都是可以先不讲的。并且注意到,在这一环节,老师也是采用问答的形式,学生也有质疑,并不是只老师单人独奏。
6、检。这一环节是临下课前2-3分钟,疏理巩固本课所学,提问2-3个小问题。问题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能是判断正误、填空、或小的知识点。但这一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最后,每节课后都跟一堂自习课,不是我们传统的巩固记忆,而是采用限时练的形式。本着学什么、练什么,学多少、练多少,不上综合性难题,试题类型多样性的原则,同时又注意回顾旧知。 带给我最大震撼是只练不讲,甚至连答案也不下发,主观题从来不给答案,都是逼着学生自已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但是老师会有详细的批阅指导,有课后状态的跟踪、错题的跟踪。
对于这一课堂模式,精英中学的老师说已迈入全面推进的2.0时代,是升级版。于是我从精英中学官网上查了一下什么是升级版2.0版的高效6+1课堂?第一,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在保持高效6+1课堂框架流程不变,各个教学环节要求不变,以本为本、夯实基础的教学原则不变的前提下,各学科的内容都要进行拓展,在文科拓展性读背、理科拓展性探究和文理科概念教学上下足功夫。第二,教学操作在设计和技术上要更加细化,各个教学环节都要进一步优化,大力推进基于高效6+1课堂的全英语教学模式。第三,在练习形式上要进一步创新。针对文理科的不同特点,限时练要进行适当调整。这里注意到了一点,以本为本、夯实基础是原则,但对本的解读离不开相关的拓展,精英中学每课时除了导学提纲还配有所谓的独备材料,实质就是拓展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的理解和挖掘。
至于精英中学为何能把6+1高效课堂推行的如此成功?那就一定离不开一系列精细化的管理了。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三备两研”,备课相当充分,严格按照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执行,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做足文章,配备专门的督查人员量化常规;二是,学生的动态班级制,只有青北班的学生是不交钱的,如果高一上青北班,不认真可能高二就上其他交数万元钱的班级,所以不认真的成本太高。三是,小组评价班级的机制。每班的每个小组固定成相同的学号,班级之间的评比变为抽取各班同一小组的成员参加考试,小组成绩代表班级成绩,真是印证了学生所说,他们都是被逼出来的。
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建议:
1、创设一种激情文化,重视激情渲染。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让课堂最大限度地“动”起来。
2、精英中学的做法无疑告诉我们要每时每刻都在教研,实际我们在办公室讨论问题就是在教研,在集备室集体商讨也是在教研,总之,要加强实实在在的合作教研,集思广益,让教研不变成形式。
3、6+1环节适用于一节课分多课时完成,要减少课堂容量,加强课堂质量。并且需要在课时上做适当调整,做不到一课时跟一限时练,可以一课内容后跟一限时练。
4、文科类教学改变传统的巩固记忆方式,以练习代记忆,在练习中夯实基础,又提升能力。
5、各班小组的设置及管理、小组考试代表班级评价等小组管理方式可以借鉴精英。
6、讲评课可以适当借鉴,限时练可以不讲评或针对性少讲评,大胆放手把问题留给学生自主解决,真正逼出学生的积极性。
7、导学提纲要精心编制的同时,可以借鉴精英中学配有每节课的拓展案(独备材料),加强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这本身也是对教材的挖掘。
8、改革要结合我校的校情,从中取其适用于我们校情的理念开始,循序渐进推行。
高三历史组 董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