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方案下,普通高中课程的设置发生了变化,一是减少必修课程,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均衡发展,通过合格考试的方式进行测验;增加选修课程,加大选修容量,保障课程选择,通过等级考试进行检验;开发校本课程,突出兴趣培养,促进个性发展,以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通过本次学习,我对新高考方案下的高中课程化学教学有了更为充分的认识,在此我谈一下我对新高考方案下的化学教学的浅显认识。
一、 高考方案与高考
设计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的“立交桥”;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不分文理、3+3模式;外语两次考试机会;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改革招生录取机制:依据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专业+学校”招生模式,专业优先)。
高考命题原则是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考试,高考改革原则是有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高考命题思路是:
1、高考命题只对《考试大纲》负责, “坚持统一考试主体框架不动摇”。
2、试题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考试的选拔功能、激励功能、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
3、以“能力立意”编制试题命题原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内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4、“起点高 落点低”的原则,试题要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考生学科核心素养。
5、考查考生学科知识网络的构建情况(知识点、知识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运用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业质量与学考
学业质量包括:学生课程学习的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两个方面;学业质量标准: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具体地说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
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学科能力是学生发展化学核心素养的保障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质,微粒运动思想;分类思想;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唯物辩证思想;绿色化学思想。
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与评价的关系:
1、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4级,每一级水平的描述中都包含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依据侧重的内容将其划分为四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别对应于一定的化学科学核心素养。
2、学业质量水平是考试与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课程实施与策略
高中课程内容的变化,学科核心素养导向、学科大概念统领;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景素材建议。“三新一旧”:新高考方案;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旧教材含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旧教材的教学使用指导说明。能够有效的对2017级的高中学生课程教学进行三年一贯整体设计,切实有效的保证课程教学、考试评价改革的有机衔接和平稳过渡,达到应有的目的。
基础年级教师在培训的基础上再系统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掌握每个模块教学内容、学业考试层次、等级考试层次、命题的要求和流程等。
学习研究山东新高考下学科特点和等级考特点,要使用、研究历年山东高考试题。
要提前购买或复印《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教材,教师在培训的基础上要认真学习,研究近几年山东、全国试题。
四、选课走班与化学教学
开齐必修,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完成必修;开好选修,选课走班,满足学生选修要求;20种班级,相对稳定,大选择小走动原则。
五、学生选科与学业
学生选课因素:
1. 兴趣爱好:了解自己、清楚目标、特点突出、释放兴趣。
2. 自我强项:单科优势、成绩排名、优化组合、扬长避短。
3. 高校要求:限制科目、专业大类、相关课程、就业方向。
4. 了解专业:确定方向、专业擅长、适合自己、理想目标。
5. 准备综评:兴趣多样、一专多能、积累材料、真实可信。
6. 理想规划:明确理想、设定目标、理智选课、职业规划。
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在2018年高考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涉及轨道、能量、构型、杂化、键型、晶胞参数、密度、键能、电离能、晶格能(理解、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离子半径比较。在2017年高考中,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涉及紫光波长、能层符号、电子云形状、 I3+几何构型、杂化类型、晶胞离子间距、相邻离子个数(根据组成判断晶胞结构)、金属熔沸点比较。
必考点:核外电子排布(排布式或排布图,单电子数、成对电子、能层符号)、空间构型、杂化方式、晶体(晶胞);常考点:价键类型、电离能、电负性、半径比较、结构对性质影响;必考题型:简答(12年起)、晶体计算。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高考题或高考题的片段,强化核心素养。重视学生参与活动,尤其是必须学生必做实验。严格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学业质量水平考试。充分提高练习的质量,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 附件下载:
- 上一篇:课改请慎用模式
- 下一篇:2018年全国高考英语新课标I卷评析